close

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在出生時有過創傷的經驗,而這經驗影響了他們整個人生。

可能造成情緒敏感、覺得不受歡迎、覺得不安全,或其他出生創傷會擾亂海底輪的能量,會出現下列情緒:無力、恐懼(生存或死亡)、心神不定、執著於架構與舊模式、需要肯定、猜疑、要求完美、覺得不安全、沒有意志力、覺得丟臉、永遠扮演受害者的角色。最常見的情緒是覺得這個世界不安全。

 

嚴重的創傷可能導致下列情形:透過物質、愛和贊同來肯定自己、變得好競爭或沒有競爭力、不太願意分享或把一切都給別人、把自己擺在第一位或最後一位(不斷的接受和不斷的付出)難以割捨、很難告別舊模式並邁向新世界、永遠嫌不夠、永遠忙著藉由表現得更好或給予他人過量的愛和關注來證明自己。

 

父母親會教我們,如果想要「被」愛,我們必須怎麼「做」:不可以生氣;要乖;要對爺爺微笑;要把蔬菜吃光;要安靜,否則媽咪不愛你;別再這麼做,你惹我生氣了。日復一日的疲勞轟炸告訴我們必須怎麼「做」,人家才會認為我們可愛又有教養。於是我們變得虛偽,學著壓抑真正的情緒,以成為舉止得宜的孩子。

 

自我形象

上述提到的這些因素大大影響著孩子的自我形象。自尊屈服於負面信念:「我不夠好,不夠聰明、不夠美麗、不夠有價值。我不應該成功。」成就變得比自己還要重要,靈魂上方籠罩了許多陰影:容易被觸發、沒有理性、衝動地判定一切、過度自卑或過度自傲。

自尊是人生建立的基礎,自我價值感低落的人,無可避免地會去尋找補償的方法,或者企圖證明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。另外有些人則會體驗到一種無助的感覺,之後放棄,並變得冷漠無情

 

紀律

對大部分人來說,紀律這個詞帶有負面含意,這點往往可以回溯到小時候的大小便訓練。

在日後的人生旅途中,這一點發展成對暴力、既有架構、僵化死板和權威的強勢反抗。許多人對於「必須」或「一定要」等字眼敏感,同時排拒任何權威人物。小時候的大小便訓練對一生影響甚鉅。

 

關注和疾病的關係

這種潛意識程式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發展出慢性病的原因→這場病是絕佳的方法,可以用來獲得潛意識所追求的關注。生病與身體不適可以獲得關注,並避開健康所帶來的那些討厭的副作用。

 

意識心智是我們的意志,也就是覺察當下的能力。而無法用意識控制的心智叫做潛意識心智,這部份的心智不理會我們,自行運作,就像自主神經系統。只要改變詮釋的方式,就可以改變過去,這會改善人生的品質。

潛意識十分擅長壓抑痛苦記憶,如此我們才能得救,不會老想著痛苦經歷。這一點與靈魂的目標(重新經歷痛苦,直到我們解決該事件,賦予它不同的意義)形成鮮明對比。

潛意識會把我們與父母、手足、老師、鄰居、同儕之間有過的創傷經驗,深深埋藏在一道強化的牆壁後方,這樣我們才不會一直想起所有的傷痛。不過,這些牆壁無法防止經絡系統出現能量中斷的狀況。

 

壓抑

情緒沒有所謂正面或負面,它不過是短暫的能量轉移所造成的強烈生理感覺。如果我們可以允許這股能量浪潮存在,把它當作一種生理感覺,不替它加上任何意義,並保持正常而平靜的呼吸,就能夠用最理想的方式處理情緒。

如果你不想貼標籤,只要去覺察自己感受到什麼。你的胸腔、腹部或腦袋裡是否感覺緊繃呢?

只要感覺,並接受那股緊繃感,吸氣,吐氣,同時觀想一條平靜的山溪流入河裡、流進大海。感覺你與海洋合而為一,感覺那份平靜與安寧。吸氣,吐氣。

當你能夠用中立的觀點看待這件事,就可以看出自己在接受別人的批評、回饋、評論或意見時,反應超敏感。然而,你對那件事下了評斷:這個人不尊重人、魯莽、冷酷、粗野、傲慢,於是你做出反應,也因此陷入惡性循環,而這其中唯一受苦的人是你。

選擇保持中立的態度,為自己辯護、感謝對方的回饋,並覺得好極了。只有你能控制自己對世界的反應。也就是說,你回應世界的方式是由你決定,而且只有你能決定。

我們已經學會(已經程式化)要掩藏自己的恐懼和不安,假裝自己大膽又堅強,直到罹患了癌症或其他慢性病,卻不明原因。

說自己身體健康的那些百分之百的人都活在幻相中,他們對健康的看法就是身體沒有不適或病痛。但是,身體沒病、沒有不舒服,並不表示健康。

 

限制性信念

你對你自己和自我形象的大部分信念,都是由別人輸入的。

限制性信念是我們內在那個評論家的基礎。這個評論家不斷批判、貶損、否決、批評我們,告訴我們自己是個沒價值的人。

限制性信念還會形成我們監控這個世界的過濾器,我們如何回應世界,取決我們在人生中得到的限制性信念。最糟糕的是,我們的限制性信念是由投射作用、恐懼和評論家本身的限制構成的,

它們將這些幻相轉移到其他人身上,於是其他人也開始相信這些幻相是真實的。

限制性信念非常固執,需要很大的耐性和毅力才能戰勝它們。你的信念會影響你回應世界的方式。

arrow
arrow

    仙女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